2009年3月27日 星期五

[讀書筆記]《父母效能訓練》


花了兩個下午看完了這本書,為了怕日後忘了這是什麼,決定來寫讀書筆記。
當初會想找這本書來看,是看到ㄋㄟ國中有媽媽提到,
正巧最近在圖書館看到它,就決定借回來看看。
這本書的描述口吻實在有點像「電視購物頻道」,
就是「反覆不斷」的提到:
你想讓親子關係更美好嗎,那你就一定要試試這個巴拉巴拉巴拉.....
而究竟這個巴拉巴拉巴拉是什麼呢?
據我現在看完書後還留在腦中的印象,大概可以歸納為這幾點:
1.主動傾聽
2.不堅持父母權威,尊重孩子
3.劃清問題界線
4.多用「我.....訊息」
5.討論雙贏策略


1.主動傾聽
作者認為所謂主動傾聽就是,回應並鼓勵孩子說出他想說的,
書上說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沉默,或是適時回應表達孩子的感覺,
但是要注意,親子之間的對話,常常會落入這12種結局
(命令、恐嚇、教誨、建議、曉以大義、責備、贊同、嘲笑、分析、安慰、提出問題、說笑轉移),
而這些都不是主動傾聽,都不太能鼓勵孩子說出更多想法,
甚至可能落入貶損(判斷、嘲笑、解釋、教誨都易讓孩子自我自尊傷害)。
比如孩子說他在學校被欺負了,你不應該教訓他或幫他想辦法,而是感同身受的說,「你覺得很難過」,
據作者的說法,這樣可以鼓勵孩子說出更多,
至於解決問題的辦法,則在「鼓勵孩子說話」的時候,孩子自己會推導出來,
意即「別幫他想解決辦法,因為那意味著你不信任他,要相信孩子自己有能力去處理」


2.不堅持父母權威,尊重孩子
作者認為,父母是人,孩子也是人,並不是父母的附屬品。
所以在教訓斥責孩子前,要先想想「我會這樣對朋友說話嗎?」,
同樣的情形如果是發生在朋友身上,我會怎麼說?
例如訪客踩在你新買的椅子上,你會大聲斥喝他嗎?應該不會吧,
你會怎麼委婉告訴訪客你的不愉快,那麼當你兒子犯下同樣的錯誤時,你也應該用同樣的方式回應。
父母用威權會失去父母的影響力(因為權威老是引起反抗行為),拒絕使用權威反而會對孩子更有影響力(更可能讓孩子審慎地考慮父母的想法或感受)。


3.劃清問題界線
作者認為當親子之間有問題產生,應該先釐清,這是誰的問題,
例如不做功課、裙子穿太短、太晚睡覺,這些是孩子的問題,
而衣服亂丟、不負責做家事則是會困擾到父母的問題。
作者認為,孩子的問題應該在主動傾聽中讓孩子去負責,去解決,
意即即使你受不了他的髮型,你也得尊重他。
而會困擾到父母的問題,則是採用「我.....訊息」或雙贏策略來解決。
隨著問題的歸屬不同,解決的方法也完全不同,因此面對問題,先釐清是最重要的事。


4.多用「我.....訊息」
什麼是「我.....訊息」,比如這兩句話:
「唉喲,痛死我了,我不喜歡被踢」「你真是個壞小孩,不准你這樣踢人」,
第一句話傳達自己的感受,第二句則是指控小孩你很壞。
作者認為父母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
例如「我覺得很沮喪,因為我才剛打掃好廚房,你又把它弄亂了」,
父母要多說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拐彎抹角的罵孩子。
即使是擔心或生氣,也應該積極正面的表達父母的關愛與感受,
另外很多時候孩子所犯的錯誤,只是因為孩子不知道他這樣的行為會讓人困擾。


5.討論雙贏策略(作者用的詞是沒有輸家的「第三方法」)
處理問題時,不要想著父母贏(孩子被迫無條件服從父母要求)或是孩子贏(父母任孩子予取予求),
而是要互相折衷讓步,找出彼此都同意的方法。


6.轉換心境態度
當不能改變孩子時,就改變自己吧。
例如當三歲的小嘻嘻先生亂盧亂灰吵吵時,
我不應該想著我得怎麼樣處理他的行為,而是要告訴自己,小孩子就是這樣的。


我自己的想法.........
對於書中所提到的案例,我覺得未免太過於美好,
在這一方面我是存疑的,實際處理時應該要視孩子的年齡、思想成熟度及事件大小來看,
但是他所提到的基本精神倒是可以放在心中時時參考。

與孩子溝通時,要開放態度主動傾聽,尊重孩子也是一個人,會有自己各種奇怪的堅持與主張,
當孩子較大後(我覺得是中高年級後),處理問題可以慢慢試著劃清界線,
相信孩子有能力處理(並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主動傾聽幫助孩子釐清自己想法),
和書中說法不同的是,我覺得,在這之前父母還是應該要把孩子的基礎打好基本習慣養好,
畢竟基本盤穩固了,孩子的決定自然不會偏頗,
不是以尊重孩子為藉口而放棄教養的責任
多用「我.....訊息」可以表達關愛分享心情,
處理問題時,不要想著誰輸誰贏,互相折衷,自然能減少親子衝突解決問題。
至於轉換心境態度,我覺得ok,
改變父母的心態與父母的做法.去適應孩子本來的天生氣質,
要接受喜歡孩子「本來的模樣」,
但是當孩子正年幼以父母的價值為價值的階段時,「該教的還是要教」,不該逃避父母的責任。
我手邊有的小娃,一個三歲,一個六個月,要運用到書中的方法,可能還有段時間,倒是作者另外還有一本書,叫做《教師效能訓練》,讓我很有興趣在找來看看,也許也能啟發我一些不同的想法。


書中我喜歡的文句引用:
P.290
祈禱文:主啊!請賜給我勇氣以改變我能改變的;鎮靜以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以及區別二者的智慧。

p.299
出自紀伯倫《預言家》一文:
你的孩子並非真正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可望獲得延續下的產物。
他們透過你而來,但非從你而來,
雖然他們和你共同生活,但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把愛給他們,但別灌輸思想給他們,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想法........
你大可以努力讓自己像他們,但別設法讓他們像你。
因為生命不會倒退,也不會停滯在昨日。

p.299
父母不把孩子當作「屬於」自己的,也不是自我的延續,而是一個分離、獨特的個體,這樣便能改變父母的態度,減少對孩子行為的不接受。不論孩子未來的發展多麼不合乎父母的打算,孩子都有權利依天賦發展。這是孩子不容剝奪的權利。


 


---------------
書籍基本資料
書名:父母效能訓練:別讓孩子開除你
 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
作者:湯瑪斯.高登/著
原文作者:Dr. Thomas Gordon
譯者:張珍麗,張海琳
出版社:新雨
出版日期:1994年06月15日


---------------
這只是我自己看書後的紀錄,也許我誤解了作者的意思,也許我認為該教的和你想的不同也許讀過這本書的你也有自己的看法,讓我們互相尊重吧!



 


1 則留言:

喜樂 提到...

很棒的分享~不知道有沒有兒女效能訓鍊的書吼~哈哈
[版主回覆03/30/2009 23:54:01]兒女效能訓練!!
真是妙啊,我也好期待有人能寫一本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