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9日 星期四

[轉貼]別再讓寶寶喝飲料



這一篇文章談的是含糖飲料對寶寶的壞處,
常看到很多小朋友,愛喝飲料不喝水,其實這是很不好的,
我一直覺得,良好的飲食習慣和幼年時的生活經驗有很大的關係
你的寶寶還不愛喝水嗎?愛喝甜甜嗎?參考一下這篇文章吧!


--------------------------------引用文章開始--------------------

別再讓寶寶喝飲料
文 / 童綜合醫院小兒主治醫師 許志煌


炎炎酷夏,來杯清涼飲料,真是夏日一大樂事。市面上各式各樣的碳酸飲料、汽水、沙士、果汁、提神飲品,夾著強大的廣告威力及所宣稱的各種好處,實在讓人很難拒絕。成年人偶爾喝無妨,但是兒童可是大大不宜喔!


飲料傷害寶寶健康
絕大多數的清涼飲品,最主要還是以碳酸飲料為多,主要成分除了水分以外,就是二氧化碳、糖分以及香料。


腸胃道問題
嬰幼兒的腸胃道還在發育的階段,飲用碳酸飲料後,大量的二氧化碳進入胃部,會造成脹氣,影響食慾,還會沖淡胃液,進一步影響消化及降低胃腸道的抗菌能力;同時,二氧化碳的刺激也會造成胃部不適,長期飲用甚至於會造成胃潰瘍,不可不慎。


肥胖與蛀牙
碳酸飲料的甜甜口感,常是吸引寶寶的原因。台灣約45%的小朋友每天都會接觸含糖飲料。如果每天喝一瓶,一年後體重約會增加8~10公斤,造成肥胖的問題;長期下來,也會增加糖尿病的風險;而且甜食容易造成蛀牙


目前台灣孩童肥胖與蛀牙比例偏高,碳酸飲料的過度攝取需要負很大的責任!父母一定要協助孩童抵抗碳酸飲料的誘惑


B群代謝異常
對於學齡兒童來說,過多的糖分攝取,會干擾維生素的攝取及代謝。特別是維生素B群和腦部的發育與神經功能有關。維生素B群的代謝異常,會導致學習能力下降,影響學業成績


過動症
碳酸飲料難免添加食用色素。雖然都在合理、安全的使用範圍內,但是有些醫學研究報告指出:過多的食用色素,會進入腦部影響腦部功能;有些研究進一步指出,可能會增加過動症的機會。


茶類飲料要注意!
除了碳酸飲料外,茶類飲品也要注意!一般說來,三歲以下孩童是不適合飲用的,因為它會干擾身體對蛋白質以及鈣、鋅、鐵的吸收,對幼兒的生長發育會造成影響。


茶及咖啡內的咖啡因,是一種神經興奮劑,會造成孩童精神過度亢奮、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焦躁、情緒不安、失眠、頭痛、頭暈腹痛,也會干擾睡眠。另外需注意的,不只是茶或咖啡中才有咖啡因,許多奶茶、茶凍、咖啡凍、可樂中的咖啡因也不少,父母不可不慎。


而以健康概念做宣傳的機能飲料,也要留意。機能飲料讓很多家長誤以為它可以提升身體的機能;許多青少年考試時臨時抱佛腳,熬夜K書,有時也會以機能飲料來提升記憶的效果。種種原因,使得機能飲料的消耗量越來越大。根據美國的統計,2006年全美的銷售量約50億美金,而到2011年將會達到100億美金,使得兒童飲用機能飲料的問題日益嚴重。


根據消基會2005年的統計,市面上75%機能飲料咖啡因標示不明。根據實驗室分析,有些機能飲料其所含咖啡因高達五到七杯咖啡所含的總量,曾經有人因飲用機能飲料而發生生命危險,因此15歲以下兒童千萬不可飲用機能飲料


果汁並不安全
有些父母對汽水、可樂管制很嚴格,卻放任小朋友果汁無限暢飲,覺得果汁是很好的水分與營養的來源,也含有很多的維他命。事實上,適量的100%的果汁是不錯的健康食品,但是如果過量,還是會造成胃腸不適及蛀牙等問題,而且果汁飲用過多,會影響正常的進食。至於市面上的罐裝果汁因為含糖量過高,是不建議小朋友飲用的。


根據美國小兒科醫學會的建議:四個月以下的寶寶不可飲用果汁,六歲以下的小朋友一天建議量以170公克為限,六歲以上不要超過400公克盡可能鼓勵小朋友直接吃水果,比喝果汁的好處更多。


最好的飲料~開水
什麼是最好的夏日飲品呢?最好的水分來源就是開水。然而在幫寶寶添加水分時,還是有些事情需要注意:


1.六個月大之前無須添加開水或母奶、牛奶以外之飲品:嬰兒在六個月大之前,以母乳或嬰兒奶粉為主食,絕大多數的成分就是水分了。而嬰兒活動量不多,水分流失不大,所以雖是炎炎夏日,只要室內溫度合宜、食慾正常,寶寶是不須補充大量水分的。盲目補充水份,會影響食慾;嚴重時還可能造成水中毒,出現抽筋等症狀。
2.飯前不要飲用大量開水,以免影響食慾;也不要邊進食邊喝水,如此會減低唾液的消化作用。
3.嬰幼兒不適合飲用冰水
4.睡前減少水分的攝取,減少尿床的機會。
5.幼兒水分的攝取,以少量多次為原則。
6.有些幼童不喜歡白開水清淡無味的口感,父母可以用新鮮水果為原料,自製一些果汁供寶寶飲用,既衛生又可口。


--------------------------------引用文章結束--------------------


這一篇文章是從ㄋㄟ國上看到的,我也去bbh上找過原始連結,也許是我不熟bbh的介面,所以沒有找到,不過童綜合醫院的確是有這位醫生,無論原始來源如何,這其實都是一篇提供了重要資訊的文章。



 


沒有留言: